做大新业务的8条关键举措

发布时间:2022-07-27 17:47:43

乔诺在历年的咨询交付中,接触过一些这样的企业,他们处于行业头部,成立差不多20年,却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

公司的老业务已经失去了竞争力,或者增长已经到了天花板。每年做战略的时候,都很希望有第二曲线。
但实际上,公司挣钱的只有一个老业务,同时还养了一群“没有长大的小孩”。
我们经常看到的现象是:
  • 有的业务已经生产并销售,但就是长不大;
  • 有的业务已亏损多年,不见起色;
  • 有的业务看起来很好,但增长不稳定,总是起起落落。

……

 

为什么企业总是一个业务当家,而新业务总是做不大?如何让新业务做出来、卖出去、形成正循环?
 

 

一个业务当家成常态的根因

 

通过对这些企业进行剖析,我们发现,一个业务当家成常态,新业务不能做大,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原因一:公司高层看不准、决心不够、投入不足

在思考新业务的时候,公司不能确定它是不是未来,到底能不能做出业绩。

就像老皇帝立太子一样,儿子很多,太子却只有一个,到底哪个更合适,看不清楚也看不准,因此决心和投入不够。

在投入上,

1. 投的钱不够;

2. 配套的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不够。

比如,大量企业会选择调一个中层干部、或从外面挖一个干部去做新业务。

 

原因二:干部低配、小马拉车

一把手是一个业务能否做成的决定性因素。而大部分企业给新业务配置的干部基本是中层干部,这就好比让师长当司令。

一方面,他们在团队管理、决策力等方面的能力是有差距的。

另一方面,地位决定影响力。一个中层干部,既不能参加公司级会议,又不能与其他一级主管平起平坐,在公司层面没有影响力,也就无法争取和调动资源。

 

原因三:孤立圈养、从零开始

大部分公司对新业务的逻辑是,从外面收购一个团队,跟他们做对赌协议,或给一些特殊的激励手段,比如股份。

运行中,新业务跟主营业务关联很少,研发、生产、销售全自己管,跟一个公司区别不大,很难利用主营业务的资源和能力优势。

所有的东西都要从零开始,甚至自己的财务、人力资源体系、薪酬激励方式等都要重新搭建。

 

原因四:各级干部与人员的技能不足、行动上围观

很多公司认为,老业务的人根本不懂新产品,他们能力不够、水平不行,自己培养是相当慢的,不如从外部招聘团队进来。

而老业务认为,自己挣了钱,奖金应该多分一点,官应该大一点,认为新业务就是低人一等。公司绝大部分的干部(从高层到基层),基本不太参与新业务的事,甚至会将新业务作为茶余饭后的新闻谈资,等着看笑话。

企业的新业务通常分为散养和培养两种模式。企业对新业务是什么样的思路和态度,就会对新业务采取什么样的模式。

现在大量企业采用的是散养模式。散养模式的特点是机会点看不准,很多生意都想做,却不知道能不能做出来。

这种类似创投或子公司利益捆绑的模式,特点就是广撒网、风险分散、投入不大。面临的问题是一堆孩子没长大,都要喝奶,导致公司的主营业务的压力会很大。

标杆企业对新业务采取的则是优生优育的培养模式,比如孩子生出来就要给他报培训班,就得送他去清华北大读书,读完本科再读研。一旦选择,就抱着必胜的信念,全心投入用心培养。

那么,标杆企业的优生优育,怎么用配套的机制让一个新业务快速成长起来,达到预期呢?主要分为三个环节:做出来、卖出去、形成正循环激励。

 

 

如何让新业务成功做出来?

 

这里需要回答三个问题:做什么?谁来做?如何管?

 

一、做什么?核心是做好业务选择和业务设计

标杆企业在业务选择上主要有三个逻辑:

1. 聚焦主航道。主航道是企业愿景上要追求实现的业务。比如有的企业要在医药行业做受人尊敬的企业,有的企业要在蛋糕或休闲食品上做头部企业,他们选择新业务应该是有利于主航道越做越强,同时能发挥主航道优势。不是主航道不碰,再挣钱也不碰。

2. 空间足够大。只有足够大的空间,才能养活足够多的人,才能在砸了大量的资源做出优势以后,能保持很长时间的红利,养活一个大企业。

3. 毛利足够高。我们不能拼体力,关键是要构筑技术优势,打造产品差异化竞争力,这需要大量的、长期的人才投入。只有高毛利,才能支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选定了一个新业务,怎么把它做起来?业务设计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学习标杆。找到要进入的领域和行业的头部企业,从它的商业模式布局到技术特点,包括怎么开店、怎么销售、跟谁合作、组织阵型、头部客户是谁等,要做全方位的研究。

第二步:引入明白人。明白人是行业里理解深刻的销售、品牌、产品等人才。他们有可能来自标杆企业或头部企业,但这部分人不宜太多,多了会给公司主体产生冲击。他们能在开会讨论时,从对行业的理解的角度为我们答疑解惑。

第三步:群策群力。这个是最重要的,也有可能是很多企业做得最少的。新业务能不能做起来,关键还要靠我们自己,没有枪没有炮我们要自己造。标杆企业做新业务最大的特点就是群策群力。

 

二、谁来做?组织阵型如何展开?干部和人才如何配置?

1. 任何一个业务都要先讲组织阵型,再选才

  • 公司级战略新业务:“太子”——皇朝的下一个接班人。

    这个业务一定是公司直管,直接汇报对象是公司CEO。职级要调高,让他跟老业务的主管有可比性。同时组织必须张开,组织张开就是对标业界标杆企业,他们的组织怎么摆,我们就怎么摆。先把位置摆好,资源可以分两次到位。

  • 部门级战略新业务:可能是个“王子”或者“王爷”。

    有些小产品或有些还不是看得很清的业务,还不能成为“太子”的时候,要在大组织内发育。老业务带新业务,有一个团队或者组织专门去看护这个业务,总体上它是放在一个家族里面去养的。

我们看到太多的公司,一个新业务就是一个部门,所有的部门还都挂在公司层面,看起来挺重要,但实际上就像一堆孩子一样,围着一个妈(CEO),但CEO是没有那么多精力去管那么多小业务的。

2. 新业务或新产品的一把手一定来自企业内部,且要高配

新业务一把手,来自企业内部,他在跟老板或高层争取资源、沟通协调的时候更容易,因为有相同的背景和经历。若是外来干部沟通难度就会加大。

胜任的一把手一般会具备这三个特点:

  • 要有影响力。为什么要有影响力?他要调动公司资源,调动财经、人力、生产、销售等资源,这个人必须跟老板或部门一把手能对上话。

  • 有成功的经验。肯定要带过销售或研发团队,并真正把产品和市场做成功了的。

  • 有强烈的成就导向。活干不完就睡不着,天天盘算商业模式的人。

3. N-1层管理者,二把手三把手四把手大部分来自老业务,少部分外聘

N-1层管理者,标杆企业50-80%是老业务输送,10-30%的外聘明白人。优先从老业务输送,可以保证新业务的文化价值观跟公司整体保持一致,业务和激励可以差异化,但总体架构和文化是拉齐的。

4. 员工队伍配置多少人,取决于公司希望新业务做多快和做多大

希望多长时间把新业务做出来、做多大,就按这个模型把人布下去。一般分两次投入,压强式饱和资源投入,一次投入60%,第二次投入40%,最多两年内分两次到位,资源到位的速度要非常快。

 

三、怎么管?配套考核、激励等政策

1. 考核方面要符合业务发展规律,重过程管理,考评结合

业务孵化阶段,领导对新业务还没有感知,在对新业务发展规律还没掌握的情况下,就搞一堆的指标去考核,完全是浪费。

应该先让他进去看一看,制定总体的目标,重过程管理。多汇报分析、多研讨,同时公司干部CEO要多去新业务,主动去了解新业务的发展情况。

在新业务的评价方面,不能简单用算法代替管理,一定要用考评结合的方式,用人来评价人和业务,而不是数字评价业绩。

2. 激励规则与公司统一,适度考虑新业务的人才获取

新业务的激励规则总体上跟公司统一,工资机制、奖金机制、长期激励机制、职级机制与公司是拉通的。统一是为了解决新业务和老业务的人才的流动、干部流动。

新业务的奖金由公司授予,总体的奖金跟老业务基本上拉平,比干得好的老业务少,比干的差的老业务多,基本上拿平均奖。可以适度考虑组织绩效。

奖金分配到个人,就要拉开差距。干得好可以拿很高,干得差就拿很少。至于拉开多大的差距,要看每个组织的实际情况。

3. 财务预算单列

标杆公司在新业务的财务预算上单列,同时有战略定力,持续投入。既然花了这么多时间去识别公司级的战略,即使亏几年也要打出来,要有必胜的信心,持续在人才和财务上投入。

很多公司着急给新业务找到跟管理团队的利益挂钩机制,着急让新业务去减亏,其实是反映战略定力不够。

4. 在公司共同价值观下,允许新业务有差异化的文化氛围

标杆企业认为公司无论新业务和老业务,都应该有共同的价值观、愿景、使命,应该围绕在公司一个决策中心下统一管理。这也是为什么要往新业务派公司成熟干部的原因,否则沟通的复杂性就会增加很多。

但是,新业务属不同的业务,由于赛道和对标企业不一样,会有差异化的文化氛围。如有些新业务偏互联网,办公室布置可以更简洁、更时尚、更休闲。

这种差异化的文化氛围是可以构建的,但价值观不能变,比如说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

 

 

下一步,如何让新业务卖出去?

 

这部分依然从这三个问题思考:做什么?谁来做?如何管?

 

一、选择标杆客户,打下样板点,快速迭代,构建优势

2B客户是使用标杆和样板来打市场。只要把头部客户拿下,并形成解决方案,再到其他企业销售,难度就大大减少。

首先,打下山头。或者做透一个旗舰店;

其次,建样板点。一个客户的标准打法是怎样,客户的满意度怎么样,是我们要建的样板点;

最后,快速迭代,构建优势。在销售过程中要快速迭代产品,任何实验室的产品都是一个测试产品,一定要客户真正使用了以后,才能发现产品的问题、检验产品质量以及市场上的成本优势。

但是,国内太多企业的研发不对研发产品的商业结果负责,只是对产品的进度负责。若研发只对产品进度负责,第三步就实现不了。

 

二、设置专门组织,人才组合搭配

公司要有一个组织对新产品和新业务在市场侧负责兜底。

如果是一个独立的业务,有专门的组织负责销售;如果是一个新产品,要利用公司现有销售平台和现有渠道,也必须有专门组织看护这个产品。在2B是解决方案组织,在2C是GTM操盘组织。

战略市场要先把人派出去,再要业绩。识别出重点市场后,必须把组织阵型布上去。如北上广深都要打战略市场,战略市场就要配战略资源。组织打开,实际上就是把干部阵型排开,要配多少个什么样的干部。一个干部就是一个节点和业务的看护人,比如品牌或渠道。

干部和人才,主要从老业务输送、外部招聘和研发输送这3个渠道来。

  • 50%靠老市场输送,老业务把优秀的人派到新业务去,既能理解文化又能协调。对销售和渠道管理员,只要掌握30%的产品技术,把产品卖点讲清楚,加上老业务具备客户的经验,就能把市场做出去。

  • 30%靠外部招聘,作为外部新鲜血液补充。

  • 20%靠研发输送。市场上需要有人懂产品,靠销售三言两语讲是不能深入理解的。研发有对市场拓展有意愿的优秀员工,就要往市场送,这样能力就送过去了。未来他们在市场侧有问题,也可以很好地在研发内部协调资源。

 

三、考核指标单列,仗怎么打就怎么考

如果是共用销售平台,用现有的渠道和KA体系来做销售,他们不懂新产品,新产品量又卖不大,销售体系不愿意卖我们的新产品,在KPI设置上,有两个关键做法:

  • 一般新业务会单列一项指标,如果规模维度考三十分,那么新产品新业务考十分或十五分,通过指标单列体现新产品的重要性;

  • 在客户层面的山头目标,要求指哪打哪。有些企业做一个头部客户奖励2-3万,这样的方案只影响钱,起不到指哪打哪的作用。我们的做法是,定出指标后,比如A大区要做三个山头项目,做不下来可能影响位置和晋升,不只是钱多钱少的问题。

如果是销售平台不共用,需要自己建,这时候考核两个内容:

  • 财务层面,主要是考规模,重在规模拉伸。但也要拿出一部分权重去锁定利润和回款,防止通过降价,通过牺牲毛利去实现规模增长;

  • 山头目标方面,重灯塔项目、能力建设、平台搭建。典型能力如渠道能力、解决方案能力等。山头就是指定工作的指定结果必须非常明确。

    实际上我们这样管新业务,对公司的CEO、公司的管理平台和集团提了很高的要求,所以这对老干部、老领导都是一个很强的考验。

 

四、4种激励方式激发销售愿意卖新业务

方式1:计算奖金业绩加成。如果销售1万元,计算奖金时按2万甚至5万生成奖金。这种提成加成的方式对团队奖比较有效。

方式2:战略目标悬赏。公司可以拿出一笔钱专门针对新业务的指定客户指定结果进行悬赏,跟年终奖无关,完全是额外的,额外的奖励才能体现对战略的重视性。战略悬赏是按照公司对指定山头和要求指定结果的统一规划,自下而上的梳理、申请和自上而下的悬赏。

方式3:专项奖金。针对新业务设立一个专项激励奖金,谁卖出去奖励给谁,也是独立于年终奖外的一种激励方式。

方式4:以老带新。很多新业务是放在一个老业务里面发育的,就需要老业务和新业务一起分钱,这是我们对新业务在激励上的一个基本逻辑和看法。

 

五、财务管理对新业务的支撑

好多公司生成奖金,或者给管理层奖励的时候跟利润挂钩,但新业务短期都是亏钱或不能挣钱的,财务上不想一点办法利润亏得更大,可能就有人不愿意去,所以财务上也不能让干新业务的人吃亏。

公司财务在新业务上也可以有一些倾斜手段:

方式1:费用补贴。新业务在拓展中过程中,如做一些品牌、开店,公司可以补贴一部分费用;

方式2:费用穿透。就是你消费我买单。有些费用就不算进新业务,一种方法就补一半,另外就是开店的费用不用管,直接补一部分钱。

方式3:减少分摊。平台费用可以先不分摊,在新业务长大之前不要给它太多负担,让其轻装上阵。

 

 

如何让新业务进入正循环激励?

 

一般来说,有这四个方面吸引员工愿意做好新业务:

1. 广阔空间。新业务有很多广阔空间,未来新业务做起来员工就能当元老,升官发财都可以有;

2. 能力加持。每个人都希望增长自己的能力,接触新东西来激活自己;

3. 公司整体的导向是一定要做出规模,才能升官发财。老业务一定要做大才能升官发财;

4. 激励要有想象空间。没有想象空间,就是做好做坏都算得出来,相差不大。激励要有想象空间,干得差不仅仅是少点钱,干得多干得好不仅仅是多点钱。

所有新业务的配套方案都是围绕“优生优育”。选择新业务,我们就一定要把它做大,要有必胜的信心,我们有四个建议:

1. 做什么——围绕主航道,发挥我们的优势。

2. 做出来——要选个大将军,配齐士兵与粮草。

3. 卖出去——明确要求,轻装上阵,打出标杆。

4. 正激励——激励想象空间要大,正与负。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