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员工退出机制构建探索

发布时间:2022-02-28 16:28:26

 

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中,“能上能下、能高能低、能进能出”中,“能出”一直是困扰国企改革的核心问题,如何打通员工退出通道,建立员工退出机制,是国企人力资源从业者一直在致力破解的难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思考,对国企员工退出机制的建设进行了以下思考。

 

 

观念:退出不是目的,激活员工队伍才是

 

国企在构建员工退出机制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观念问题,一定不是为了退出员工而退出员工。构建员工退出机制,既是要为清理一些低效的冗员创造条件,更是要通过退出机制的存在,震慑一批人,激发一批人,达到激活整体员工队伍的目的。

 

彭剑锋教授一直提倡的四大机制中,激活机制也是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课题。众所周知,国企的员工来源复杂,对很多非市场化形式引进的员工,刚性退出机制会失灵。因此,我们只有通过建立灵活的退出机制,既能合理解决掉能力不胜任也不能带来业务资源的人员,还能让那些“躺平”又无法直接辞退的员工能够有一定的危机感,最大限度激发这类员工的活力。

 

关联词:员工再配置

 

李延年作为连队的指导员,加上连长空缺,他是连里绝对的一把手。而战斗日志这项工作,是他亲自抓的,经常叮嘱文书要做好记录,在战斗动员时要再三强调,大家都表现都在这个本子上。由此可见,只有每一级组织的一把手高度重视绩效管理工作,从绩效目标的制定,到绩效跟踪与辅导,以及绩效评估、反馈和运用等环节都有一把手的关注和参与,绩效管理工作才可以达到目标。

 

退出类型:退出通道、退出岗位、退出公司

 

结合国有企业实际,可以将员工退出类型分为退出通道、退出岗位、退出公司三类。

 

退出通道。在国有企业普遍改制之前,还存在退出身份一说,目前已经基本不存在了。现在管理成熟的国企至少都有两个职业发展通道,即管理和专业;部分企业在管理和专业之外,还有操作序列或者销售序列等。灵活的通道设计为员工退出形成了第一道关口,比如,当你不适合管理工作时,公司可以先让你退出管理序列,去专业通道或者操作技术通道寻找自己合适的岗位。

 

退出岗位。退出岗位是指不胜任岗位的员工,从现有岗位退出,经过培训合格后,可在内部重新寻找就业机会,或直接调整至职级更低的岗位从事能够胜任的工作。

 

退出公司。退出公司是指员工符合直接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公司按照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可依法合规与其解除劳动合同,或与员工协商解除劳动合同。

 

 

重要支撑:任职资格、绩效管理、内部人力资源市场

 

任职资格。在员工退出的过程中,评判其是否胜任岗位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如果没有规范的任职资格标准体系作为支撑,在认定员工是否胜任岗位时会存在很大的障碍。因此,只有构建标准的任职资格体系,明确各层级职务、岗位的具体任职资格标准,才能有效判断员工是否胜任岗位,是否具备退出条件。

 

绩效管理。绩效考评结果也是确定员工退出的重要条件,比如,对退出岗位和退出公司的员工,除了是否胜任岗位之外,更直接的评判方式便是绩效考评结果是否称职。这就对绩效管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绩效考评的比例必须强制分布,绩效考评的过程能够强制排序更佳,这样才能让倒逼管理者评出组织内部低效的员工,为员工退出创造基础条件。

 

内部人力资源市场。内部人力资源市场则是构建员工退出机制的缓冲地带,对纳入拟退出公司的员工,在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期间,可以将其关系转入内部人力资源市场;对拟退出通道和退出岗位的员工,在其未内部再就业期间,可进入内部人力资源市场待岗和学习。员工进入内部人力资源市场后,能够对通过反省和学习重塑自我,也能磨练心性,也有可能成为其离职前的过渡组织。但这样一个缓冲地带,在国企开展员工退出时必不可少。

 

 

退出路径:提前退休、内部择业、长期离岗、直接离职

 

员工退出的路径十分丰富,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对于大部分的国企,都有干部退二线政策,当干部到一定年龄之后,因身体等原因难以胜任岗位的,可以提前退休或内退,腾出岗位留给更有冲劲的年轻人。对退出岗位的人员,则可以通过培训再上岗、内部竞聘上岗、内部双选等形式在内部实现再就业。对那些无心在企业发展,又不愿舍弃国企职工身份的人员,也可以按照长期离岗处理,给予“停薪留职”政策,保留社保关系,公司可以不承担其任何成本。除此之外,就是最简单的退出方式了,员工可以选择直接离职。

 

保障机制:合规合法、人性关怀、多方协同

 

员工退出的过程中也是最容易触碰劳动合同法条款的过程,在设计制度流程和处理具体事项过程中,一定要依法合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与合规法务部门一道规避其中的法律风险。同时,也要体现人性关怀,对临近退休的老员工和“三期”的女员工要给予足够的尊重和关心,留足政策的缓冲空间。此外,在竞业限制、保密协议、离职面谈、岗位培训等方面都需要有相应的机制予以保障,需要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岗位充分互动,相关职能部门全力配合,才能使退出工作达到预期。

 

综上所述,国企的员工退出机制构建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形成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员工退出操作机制和流程。不可否认,退出机制能否顺利落地,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一把手和公司高层是否全力支持。

 

当然,作为HR,改变我们能够改变的,努力去影响做决策的大佬们,试图改变一些难以改变的事情,我们的工作才有价值。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