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导向增长”系列第5篇:增长需要“顺势而为”之一——风口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5-04-18 14:44:15

 

 

顺势而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前几篇文章中,我们聊到了企业的三大增长战略,分别是:客户价值导向增长、持续创新导向增长、卓越运营导向增长。而要实现这三大增长战略,还有一个必要的前提,那就是“天时”,也就是小米创始人雷军经常提到的那句话:顺势而为。

 

顺势而为,“势”才是关键。雷军说:风来了,猪都能飞上天。他创立的顺为资本,名字中就蕴含着“顺势而为”的商业哲学。在雷军看来,企业的成功不是单靠个人的聪明才智,而是要站在“大势”之上,让趋势推动企业快速增长。他创办的卓越网、小米手机、小米汽车,以及顺为资本所投资的众多企业,很多都是“顺势而为”的代表。

 

竞争战略大师、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强调,战略的核心在于选择正确的竞争定位,而这个定位往往要基于市场趋势。无独有偶,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也指出:“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就是创造未来”。这意味着,企业不仅要判断趋势,还要主动引领趋势。

 

然而,究竟什么是“势”?如何判断?又该如何顺势,并制定出相应的增长战略?如何避免被“伪风口”所误导?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聊聊战略增长中的“顺势而为”问题。

 

 

如何找到“势”:趋势洞察哪里来?

 

《孙子兵法》有云: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势”的价值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古人所谓“卜卦”,本质就是在找“势”。然而,“势”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也并非固定不变的。回到商业视角,如何判断“势”,需要回到市场、行业与相关的环境要素,找到趋势的蛛丝马迹。

 

最为管理者熟悉的,包括PEST分析、SWO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BLM(业务领先模型)中的“五看”(看市场、看行业、看客户、看竞争、看自己等)等工具和方法,也是为了找到趋势(机会)所在。尽管这些方法的侧重点不同,也都有各自的局限,但至少给趋势洞察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切入口。接下来,我们就以PESTEL为例,简要介绍一下趋势洞察的关注点:

 

何为PESTEL?其实是在PEST的基础上,很多战略咨询机构与企业战略部门所采纳的一种外部环境与趋势分析方法。PESTEL为六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分别从P(Political,政治因素)、E(Economic,经济因素)、S(Sociocultural,社会文化因素)、T(Technological,技术因素)、E(Environmental,环境因素)与L(Legal,法律因素)等六个维度来找到趋势的蛛丝马迹。示例如下:

 

P(政治):政治格局及政策走向如何影响趋势变化。比如:

 

  • “双碳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特斯拉、比亚迪、小米、华为及造车新势力的崛起,正是基于这一趋势布局;

 

  • 5G、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各国数字新基建政策措施,帮助苹果、三星、华为、小米等企业在智能硬件和物联网方面加速布局;

 

E(经济):有哪些经济增长点与产业红利正在蓄势待发。比如:

 

  • AI人工智能产业全面崛起,几乎所有行业都值得重新做一遍,尤其是人工智能体等具身智能;

 

  • 全球供应链重构,主要经济体出现逆全球化趋势,国产替代和本地化供应链布局成为新机遇;

 

S(社会文化):社会风俗、习俗与观念如何影响趋势走向。比如:

 

  • 从居家就餐到外卖点餐,给餐饮业带来新的消费革命,餐饮市场格局正在发生改变;

     

  • 疫情后的大健康观念深入人心,给体育健身、智能可穿戴设备、营养保健品市场带来新机遇;

 

T(技术):哪些新技术正在重塑经济走向与趋势。比如:

 

  • AI、自动驾驶、区块链、元宇宙等新技术逐渐落地,正在赋能千行万业,催生新的商业模式;

     

  • 物联网的发展,让智能家电与智能家居行业迎来新发展周期,行业正在重新洗牌;

 

E(环境):气候环境及生态可持续发展对产业的影响。比如:

 

  • 气候变化和碳排放问题,使新能源车、可再生能源、绿色供应链成为热门赛道;

     

  • 从家电到手机,从住房到工厂,“碳交易”正在影响企业和消费者的交易行为;

 

L(法律):哪些法律法规正在重塑行业及竞争格局。比如:

 

  • 各国数据隐私法规的加强,使得云计算和数据合规成为重要议题,影响很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路径;

     

  • 反垄断政策影响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发展,如亚马逊、微软、谷歌、阿里、腾讯等科技巨头需要调整商业模式;

 

当然,尽管PESTEL分析能帮助企业理解外部趋势,但判断“势”不仅仅是看宏观环境,还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所以,尽管很多企业面临相同的“势”,但要不要采取行动(定位)、采取什么行动(进/退)等决策,企业和企业的选择是不一样的。这也是为何IBM早年开发BLM模型(Business Leadership Model,业务领先模型)中,在趋势洞察的“五看”中,一定要把落脚地放在“看自己”这个层面。

 

比如,都看到了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的崛起,但华为选择了“不造车”,而是赋能车企造好车,因为华为在ICT、物联网、软硬件、智能驾驶等方面所具备的优势,1+N的方式,在华为看来更能发挥自己的战略优势;而小米选择了“自己造车”,发挥自身在智能手机领域所积累的供应链、智能制造、产研一体化、软件与系统应用等优势,和华为选择的战略路线完全不同;而比亚迪则是基于自身在电池、制造、垂直一体化、供应链等方面的优势,不仅是自己造车,还要布局包括乘用车、商用车等各个细分市场的多款产品。

 

由此看来,外部的趋势洞察再透彻,也要和自身的实际相结合。看到势、选择势、驾驭势、被势成就,才能做到真正的顺势而为,要不然,就只能望“势”兴叹。

 

(全文完)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