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 灰犀牛真的来了吗?

发布时间:2020-04-07 14:44:07

 

读书笔记|《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

作者|王瑾秀

 

2020年的春天,一场瘟疫让我国近八万人染病,近3千条生命因瘟疫逝去。举国上下封门闭户,停工停学,经济停滞,诺大个中国,人人自危,谈疫色变。

 

这是一场危害极大、后果极其严重的大概率事件,发生之前,出现过先兆,引起少数专家关注,也有个别人预警,但它仍然发生了——灰犀牛还是到来了!

 

此时重读《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很有意义。

 

我们将学习:

  • 什么是灰犀牛事件?

  • 为什么人们看到征兆,却很少在第一时间动?

  • 如何以最小的代价防患于未然?

 

 

 
1.什么是灰犀牛

 

在非洲大草原上,有一只灰犀牛在缓缓移动。它体型笨重、反应迟缓,你能看见它在远处,却又觉得危险离你还很远。你还想走近一点,以便看得更清楚。

但突然间,它就向你狂奔而来,此时你想跑,却已经来不及,直接被它扑倒在地……后果很严重,是不是?

 

美国作家米歇尔.渥克在2013年1月达沃斯论坛上,第一次提出了“灰犀牛”这一概念,这有别于人们常说“黑天鹅”事件。(“黑天鹅事件”是指极其罕见的、小概率出现,事先难以预测的风险,如911恐怖袭击、东南亚金融风暴、飞机失事、股市暴跌等)。

 

"灰犀牛"事件是指那些高概率出现的、影响极大的、后果严重的、本可以预见却又被人为忽视的事件。如飓风、海啸、传染病等。我国2003年的非典,2020年正在发生的新冠疫情,都是典型的灰犀牛事件。

 

 

无论黑天鹅还是灰犀牛事件,两者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但相比黑天鹅的不可预知性,灰犀牛事件原本是可以预测的,如果防控及时,是可以避免或减少损失的。

因此,黑天鹅事件重在事后应对,灰犀牛事件重在事先预防

 

本书作者米歇尔.渥克列举了灰犀牛到来时,人们的五个阶段的反应:

 

第一阶段“否认”:虽然有人发现了灰犀牛的端倪,但大众否认其存在或是弱化其危险性。

 

第二阶段“得过且过”:灰犀牛开始移动,引发更多人关注,但决策者迟疑,拖延,得过且过,有侥幸心理:它也许不会进攻我吧?

 

第三阶段“诊断”:灰犀牛喘着粗气,用脚刨地,随时准备进攻。此时人们意识到了风险,但对解决方案发生分歧,争执,讨论利弊,并推诿责任,仍然没有采取有效的行动。

 

第四阶段“惊恐”:灰犀牛已迎面狂奔而来,人们开始恐慌,但由于预先没有充分的解决方案,几乎没有招架之力,陷入混乱中。

 

第五阶段“行动或崩溃”:已然付出代价,危机四伏,但幸存者可以采取措施的选择性很有限。或亡羊补牢,立刻行动,或一筹莫展,直到彻底崩溃。

无论怎样,损失都将巨大,挽回成本很高,周期相对较长。

 

读到这里的时候,简直可以直接忽略书上列举的众多案例——有什么能比此刻还在肆虐的新冠疫情更合适的案例呢?

 

回顾从去年12月第一例发病到现在,我们完全符合地,踏着灰犀牛事件的五个节拍一路走过:

初期否定人传人或试图掩盖,对早期吹哨人实施训诫;然后武汉举办万人宴、发放20万张旅游券,春运开始,500万人离开武汉……然后突然宣布封城,陷入恐慌期和混乱期,人人自危,看病无门,一床难求;然后进入行动初期,昏招迭出,难以招架……

 

好在,我们集全国之力,目前我们已经走到了第五步有效行动阶段,且已经初见成效——灰犀牛算是给基本拴住了。但它一路奔跑践踏的物质、生命与精神损失,却需要漫长的时间修复。

 

 

2.为什么看见灰犀牛却没有行动

 

智者都知道,未雨绸缪总是好过亡羊补牢。

但总会因为各种原因,对风险搁置,或置若罔闻:

 

——决策权力:掌握信息的研究者并没有决策权,有决策权的并没有能力聚焦风险的核心;

 

——敲警钟的文化禁忌:人们总喜欢听到好消息,选择性过滤负面结果;

 

——集体意识,或集体无意识:过于依赖权威信息,而失去独立意识,丧失独立思考能力。人们宁愿和大家一起犯错,也不愿成为唯一正确的那个人。

 

——预言家(最先示警)的人,往往被认为过于悲观,非主流,人微言轻,而不被大多数人信任。

 

——媒体属性:最具有传播性的媒体本来应该是呐喊者,但媒体更愿意报道那些已经发生了的、影响巨大的事件,以博眼球。对于没有发生的事件不感兴趣,所谓“不见血,不头条”。导致灰犀牛到来之前,大多数媒体静悄悄。

 

 

这就是灰犀牛威胁论的核心矛盾:

 

当我们可能遇到的危险还处于萌芽状态时,我们会感觉手头紧迫,无暇顾及,所以致使防范措施搁浅;当危险真正来临,损失已经不可避免。

一般情况下,一头灰犀牛会变成一群灰犀牛——连锁反应带来的后果,会让我们付出数倍的代价。如此次疫情终将导致会企业顿挫、员工失业、经济下滑、公信力减弱等连锁损失。

 

 

3.如何防范?

 

首先,保持高度警惕,定期测量未来可能到来的风险指数:记录问题的程度级别,能让我们更好地找到应对的正确方法。

 

第二,分而治之,如果你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那么就应该选择你能解决的那一部分问题。同理,你应该把决策分解成一个一个小的、详细的、有效的单元——国家中的州、州中的一个城市、整个行业中的一个公司,整个公司的一个部门等。

 

第三,利用大数据决策系统,统筹协调,系统解决。避免各自为战,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第四,建立可执行、可落地的预案。

 

 


 

后记

 

除了组织可能面临的灰犀牛外,我们每个人都也会面临着至少一个灰犀牛式危机,有时甚至更多,譬如:

 

健康灰犀牛——任何重大疾病都有先兆,请关注自己的身体预警信号。

 

职业灰犀牛——没有不会过时的知识,没有一劳永逸的技能,文凭不代表胜任力,过去的成绩终将过去。

我们要时刻保持警醒:未来职场挑战是什么?有可能出现的“灰犀牛”在哪里?如果出现了,我该如何应对?

自大、得过且过,缺乏行动力,结果只会被飞奔而来的灰犀牛碾压在地。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毕竟,大多数的黑天鹅事件,都是因为长期忽视灰犀牛的结果。正所谓从量变到质变,从可控到不可控,从偶然到必然。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