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难得的是“你懂我”,论“换位思考”

发布时间:2024-02-20 10:31:26

(以下文章来源于组织学习力 ,作者张立志)

 

图片

 

我们常常说,要换位思考,但是你是否深入思考过:

  • 为什么要换位思考?
  • 要换位思考什么?
  • 如何进行换位思考?

先看两个案例:

案例1:

一朋友是一个公司的售前顾问,有一个客户非常支持他的工作,甚至都会指导他如何操作才能中标(其实在销售中称之为“Coach”)。我这个朋友一直想答谢这个客户,比如在国外带很高级的化妆品,保健品,但客户就是不收;想请客户吃饭,客户会以各种理由拒绝掉。

朋友正在发愁如何与这个客户保持长期关系时,客户又帮他引荐了新的客户。

我问朋友,这个客户为什么这么支持他?他思考良久,说客户在专业上有什么问题,都会问他,他在这个领域长期关注和积累,能够给到客户客观中肯的建议,帮助客户在工作中解决很多问题。

我说,这已经足够了,你为什么还要发愁?你也千万不要再给客户送东西请吃饭了。

案例2:

一同学刚毕业不久,负责团队一个宣传材料的制作和印刷工作,找到了几家广告公司。一家公司的销售大晚上给我同学打电话说,他们公司的规矩是会给到同学15%,吓得同学马上挂掉了电话,第一个pass掉了这家公司。

从这个案例看出,换位思考是多么重要。

想想看,为什么在第一个案例中,我和朋友说“这就足够了,不用送东西请吃饭了”?

其实客户想要的东西不是他想方设法要给的这些物质上的东西,客户想要的是专业上的成功,有一个像专业顾问一样的角色帮他解决问题,而这是其他竞争对手给不到的。

像是第二个案例中的广告公司的销售,默认为做销售,就是要和客户搞关系,而搞关系最简单直接高效的方法就是“钱”,当然这本身就是不合法合规的,更拉低了自己公司产品和服务的“档次”。

古人云:君子尚义,小人尚利。其实说明的是需求层次不同,君子也要生存,也有“利”的需求,在其合理合法的“利”的需求之外,会有更高追求。

“与其更好,不如不同”,我们要思考的是:为客户提供什么样的差异化的有竞争力的又能满足客户需求的服务?

 

图片

 

换位思考,关键思考的是“对方想要什么?”

 

从马斯诺需求理论来看,我们把人的需求可以分成5个层次。

 

图片

 

两个案例中,销售总是想要给到客户的是在满足客户哪个层次的需求呢?

其实,还停留在第一个层次,也就是物质方面的需求。这种假设的前提是任何人都有这方面的需求,这么做总没有错。其实这是一种偷懒的销售行为,没有深入去研究客户,关注客户深层次的需求。

在第一个案例中,他的客户是一个年过50的一部门负责人,也是该领域的专家,已经远远超脱了物质需求,他支持我朋友,更多是基于专业领域的需求,属于自我实现的需求。而我朋友和其他公司销售的最大区别就在于自己深入研究专业,关注行业动向,能够从更更宽视角给到这个客户一些专业上的建议,而客户在有专业问题时也会第一时间想到我这个朋友,我朋友最起码部分支持到了客户“自我实现”的需求。

这就是“与其更好,不如不同”,不在于给客户送更高档的化妆品,吃更有特色的馆子,而是能够在精神领域给到客户支持。这是更高级的“销售方式”。

第二个案例中,我同学刚毕业没多久,有物质需求但不是首要需求,这时候安全需求应该是第一需求,这个销售上来就提到“钱”的问题,这无疑是自毁式销售。当然,安全需求是基本需求,同学更希望通过这次机会来展示自己的工作能力,赢得领导认可,这才是“长期主义”思维模式。这家广告公司的销售显然太过“初级”,连基本的“换位思考”都没有做到

 

 

图片

 

换位思考,是“共赢式沟通模式”

 

相信大部分人关注自我需求会超过关注对方需求,如果你身边有关注对方需求超过关注自我需求的人,那你必须珍惜这样的人。

当然,这并不代表,你可以忽视他(她)的需求,这不是长久的交往模式。

我们把交往模式分为4种,分别是共赢式交往、压迫式交往、委屈式交往和无目的交往。

 

图片

 

回到第一个案例,我朋友给这个客户打电话时,只要一提到一起吃个饭或者带东西去看看对方,对方就会岔开话题。尽管在你我看来,请吃饭这是友好的行为,但其实你换位思考下,对方听了后,也感觉到了压迫感,这也是“压迫式沟通”。也就是当你关注自己需求(感受)而忽视对方需求(感受)时,不管你的行为看来多么友善,对方都会感觉到压迫。请吃饭是为了自己和对方维系关系,而对方并不想通过一起吃饭来维系。

很简单可以理解,你不想吃饭,对方就是想让你吃饭,你是不是也感觉到压迫了。

世界上最难得的是,我要我觉得,而不是你觉得;你给我我想要的,而不是给我你认为我想要的。

那什么是共赢式交往,就是双方需求都能从中得到关注和满足。其实第一个案例中,作为销售人员,其真正的需求还是把自家的产品卖给客户;而客户的需求是,我买你的产品要帮助公司和自己更专业。

共赢式沟通其实是要先满足对方需求,同时满足自己需求。即我要证明我家产品可以帮助你解决很多问题,我们产品优于竞对产品,我们可以提供更专业的服务。然后促成交易,实现“我的需求”。

还有一种模式,是“委屈式交往”,有意思的是,在我所处的咨询培训行业出现过这样的案例,就是被“白嫖”。

客户一直让帮着解决问题,比如帮着写个方案,提供专业上的一些建议,但迟迟没有交易发生。

这需要销售人员做出判断,是坚持“长期主义”,相信未来一定有机会成交,还是“及时止损”。

在生活中,这种“委屈式交往”比比皆是,很多人为了维系和对方的关系,会隐藏或忽视自己的需求(感受),以求得“和为贵”,但长期下去,这也会带来不健康的关系。

你可能认为“无目的交往”模式根本不存在,其实,我们经常提到的无效社交就是“无效沟通”,双方没有明确的需求,在交往过程中都没有关注自我的需求,最终带来的是无效社交。

 

 

图片

 

除思考“需求”外,还要思考“思考模式”

 

你深入洞悉了对方的需求,就足够了吗?

这还远远不够,你要知道每个人的思考模式也是不一样的,你和对方产生冲突,往往是思考模式不同频,没在一个频道上沟通,那就是两条平行线。

这里介绍一个简单的模型,全脑思维。

 

图片

 

HBDI的全脑优势思维,是奈德·赫曼(NedHemnann)上世纪七十年代创立的研究人的不同思维优势的一种测评工具。HBDI是赫曼大脑优势量表的简称(Herrmann Brain Dominance Instrument), 这项技术通过分析人类的思维形态,得出一个大脑运行机制的类别模型,从而帮助人们通过权威的分析,科学地解决问题。

个体间的全脑优势差异较大,即不同人的全脑优势不同,也就决定了其思考问题和关注问题的方式不同。

比如A脑优势的人首先关注的是数字、目标和逻辑,那你与其沟通时就要更多展示这方面的内容;

而B脑优势的人关注的是实施路径、风险规避、保证秩序,所以你就要首先强调如何实施、潜在的风险以及应对策略;

C脑优势的人关注人际关系、情绪表达,与其沟通时就要能够关注其情绪,让其多表达,创造快乐的互动模式;

D脑优势的人则关注创新、有趣、突破常规,与其合作时就不能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要让其感受到与你合作的差异性和创新性。

你也许会想,一个完善的方案要面面俱到,但你在沟通时更要关注最关键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和思考模式。即使每个维度都要思考和沟通,也要从对方关注的维度进入,先跟后带,同频沟通。

正所谓“预先取之,必先予之”,关注对方的关注点,逐步引导到自己的关注点。

领导是A脑优势型,但你更关注的是如何落地(B脑),但你不能开始就和领导沟通如何落地该项目。你要先关注A脑的关注点,说明项目的目标、实现这个目标的可行方案、并用数据论证哪个方案最为合理;待领导认可你的方案后,再和领导汇报实施路径、可能的风险和应对策略。

其实这就是“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并不是一味关注对方的诉求,而是一种共赢式交往模式;站到对方场景下,思考对方的真正需求是什么,双方需求如何同时得到满足;每个人的沟通模式不同,你如果学会了换位思考,就要主动成为带舞步的那个人,用对方接受的方式引导沟通过程。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