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想做好管理,就一定要会这三个动作:拒、推、拉。
01
拒,拒绝不合理的工作
什么是“拒”?就是要懂得拒绝。
拒绝是一项特别稀缺的能力。很多管理者不会拒绝,不管是来自上级的任务、平级的需求、下属的请求全都照单全收。
为了不偏离整体的目标,为了拿到结果,为了效率,在某些事情上,管理者要有拒绝的魄力。
1.对上级
在工作当中,基于信息的偏差,领导很可能提出一些要求,在你专业的领域,或者你更了解客户,更了解基层存在的问题,这时候,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
但提反对意见,要讲究方式方法。
要向上级说明原因,之所以拒绝,是为了帮助领导完成他的目标。并且拒绝之后,还要做出合情的方案。
很多人会担心,提出反对意见,会被领导穿小鞋。如果你的拒绝是合理的,不是为了推卸责任,他就怀恨在心,恰恰说明这样的领导没有胸怀,不值得追随。
2.对平级
为了完成目标,没有谁敢说不需要协同部门协同的。
但很多部门都存在本位主义,为了完成自己的目标,会去争刚性资源。
比如销售部门和运营部门合作,销售部门一味压榨销售线索数量和线索质量,这时候,不能盲目答应和承诺,运营部门必须关心线索转化率和客户体验感。
但拒绝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要找到彼此的共同目标和价值,通过合作,实现“双赢”。
3.对下级
很多下属一遇到问题,就会找领导请示。
当下属向你请示的时候,如果你的回答是,“你让我先我想一想,一会儿再告诉你!”
可能过了半小时或者一个小时,你会发现这个下属就站在你的门口。然后敲你的门,并且一脸真诚地问:“领导,这个问题您想得怎么样了?”
你看,原来是下属的工作,怎么现在却变成了管理者的工作。
每一个管理者都不可能只有一个下属,如果所有的员工都在半道截住你,向你发问:“领导,这个问题您想得怎么样了?”
你一定会焦头烂额,而且你的时间也会被下属大量占用。管理者没有做自己的工作,反而是用这些时间帮下属解决疑难问题。
02
推,推动下属拿到结果
那么什么是“推”?
即“助推”下属去完成具体的工作。
“推”体现的是以结果为导向的思维,核心是要推动下属拿到结果。
当然这么做,是反人性的。因为人天生是懒惰的,而你却在严格要求下属,为了完成目标,不厌其烦地追过程。
但过程等于结果,想拿到结果,就非这么做不可。
美团在千团大战赢下来,就是内部在数据化、量化和以结果为导向做得好。这也让美团王兴、王慧文引以为傲。
好的管理者都很会“推”,当和下属共同定了一个目标后,为了保证目标的达成,他会去检查和追进度。
这么做对下属来说很痛苦,对管理者来说,也很痛苦。如果管理者没有毅力,不够自律,追两天就不追了,就会半途而废。
有的管理者,从来不追过程,每天嘻嘻哈哈,从不批评下属。他表面上对员工非常好,大家也非常喜欢他,但等这些员工离开后会骂他,因为他们后来发现跟着这位领导三年五年,根本没有什么进步。
而严苛的追过程,看似不近人情,但却能帮助他养成好的工作习惯,能帮助他成长。
这就是小善如大恶,大善似无情。
03
拉,拉动员工的积极性
那么什么是“拉”?
拉就是拉动员工,带动员工的积极性。
只会推,缺乏人情味,而且激励也是有限的,因此还要拉。
具体该怎么做?这是我总结的4个方法。
第一条,找到下属热爱的地方。
所谓识人用人,就是要把他用在他特别热爱、擅长的地方,你成为他的伯乐。
第二条,找到自驱力。
自驱是很重要的,一个人有自驱力,他就会为了完成自己的目标,付出努力,拿出120%的态度。
很多时候,你激励不了下属,是因为目标是你拍给他的,而不是他愿意做的,所以需要抽鞭子。
因此,你要去想他要什么,把他要的和组织要的结合在一起,从而让他为自己奋斗,让他去完成自己的目标,这时候他就会自我驱动。
第三条,帮助他找到在这个团队里面的位置。
任何一个人在公司里,如果感觉到组织不需要我,那么他是没有什么积极性的。
因此,哪怕是再小的团队,你也要让他找到存在感。
员工认为“我很重要,组织需要我”,他们就会释放生产力。
第四条,激励人心。
在经济学上有一个“峰终定律”,如果在一段体验中的高峰和结尾,体验是愉悦的,那么他对整个体验的感受就是愉悦的。
我们去追过程,推下属完成工作,员工会觉得很痛苦,但拿到结果,打了一个胜仗,是一个高峰,他会很开心,如果最后打胜仗,还有一些奖励,他就更会感到愉悦了,而会忘记过程中的痛苦。
因此,他做事情做成功了,做成功一件事就激励他一下;再一件事成功了,再激励一下。慢慢地,这个人就会越来越强。